*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倍顺网
皮肤上的黑色洗不掉,背后是体内代谢的求救信号!
撰文:肖小燕
近日,福建福州一位13岁男孩小冲(化名)的经历引发广泛关注。家人发现小冲的脖子总是黑黑的,与身上其他部位的皮肤形成鲜明对比。起初家人以为是他“不爱干净”,盯着他用肥皂加上湿毛巾反复擦洗,可擦了几遍都毫无效果。这圈“黑领巾”仿佛长在了皮肤上。
无奈之下,家人带小冲前往医院就诊。皮肤科活检结果令人意外:病理显示棘层细胞层数增加,细胞体积增大,确诊为黑棘皮病。
家长很疑惑,黑棘皮病是什么?其实这个看似皮肤清洁的问题,其实是身体发出的警报信号。黑棘皮病的成因并非单一因素造成,背后往往牵扯到遗传、内分泌等多个方面的复杂影响,那么小冲患病究竟是由何引起?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知识卡片:什么是黑棘皮病?
黑棘皮病是一种以皮肤过度角化、增厚、色素过度沉着及乳头瘤样增生为特征的皮肤病,主要表现为颈部、腋下与腹股沟等处皮肤出现变黑暗沉、摸起来粗糙。这些部位的皮肤会呈现天鹅绒样增厚,质地柔软,呈对称性分布。
许多家长看到孩子颈部、腋下等部位发黑倍顺网,第一反应是孩子不讲卫生,污垢没有清洗干净。有的家长甚至专门带着孩子去皮肤科就诊,试图解决这个“清洁问题”。当被告知这是内分泌问题时,往往感到意外。
脖子发黑的真正元凶是它!
小冲转内分泌科进一步检查后,医师发现了更严重的问题——小冲身高1米73,体重高达97.5公斤,腹围达110厘米,走路都有些不灵活。检查结果显示,他的空腹胰岛素水平是正常值的3倍,同时患有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血症和脂肪肝等代谢综合征相关症状。
原来小冲脖子上的这圈“黑领巾”,实际上是体内严重胰岛素抵抗失控的外在信号。当体重增加或腰围过大时,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降低,产生胰岛素抵抗。身体为维持血糖稳定,必须分泌更多胰岛素,导致高胰岛素血症。
而过量的胰岛素会与皮肤细胞上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受体结合,刺激表皮角化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殖,从而导致皮肤过度角化、色素沉着,形成黑棘皮病变。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空腹胰岛素水平呈正相关。
危险的是,患有黑棘皮病的孩子往往已处于糖尿病前期,若不及时干预,随着胰岛素抵抗加重,最终可能发展为糖耐量受损和2型糖尿病。有报道显示,一位14岁女孩因脖子发黑未重视,后来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
家长必知:这些信号要警惕
黑棘皮病对青少年肥胖患者来说,不仅仅是皮肤病变影响外貌,更是体内严重代谢紊乱的标志。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身体发出的信号:一旦发现孩子颈部、腋下或腹股沟等部位出现对称性、难以清洗的皮肤变黑、粗糙,应及时就医排查。此外,还需留意潜在的代谢异常征兆,例如孩子如果出现异常口渴、频繁排尿、食欲大增但体重反而下降等情况,也必须尽快进行检查。
同时,定期监测孩子的体重变化至关重要,应通过计算体重指数[BMI = 体重(kg) / 身高²(m²)],并参照《7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或《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标准》进行评估。现代医学强调,儿童肥胖绝不是“可爱”或“有福气”的标志,那种“小时候胖点好”的老观念必须摒弃。干预肥胖越早越好,学龄前阶段发现问题就应及时介入。尤其是在生活习惯容易被打乱的暑假期间,更要警惕肥胖可能诱发的各种内分泌和代谢问题。
小结
小冲脖子上那圈洗不掉的“黑领巾”,揭开了黑棘皮病的神秘面纱,更无情地暴露了潜伏在肥胖儿童体内的巨大健康危机。这是身体在用最直观的方式向我们发出强烈的求救信号!提醒我们应关注且警惕孩子体内正在发生的危险变化,及早发现、科学干预,才能避免更严重的健康危机,孩子的健康,需要我们共同守护。
医学界儿科领域交流群正式开放!
加入我们吧!
责任编辑:叶子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天创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