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静安警方成功劝阻一名70岁老人陷入一起以“发放扶贫款”为名的复合型诈骗陷阱。该案中,诈骗分子以“中国梦”平台为幌子,声称可通过房地产投资、养老理财等项目发放“国家级扶贫款项”,实则诱导受害人赴外省进行线下接触,涉嫌触及诈骗等多重法律红线。
9月11日上午9时许,静安公安分局彭浦镇派出所接到市民报警海龟网,称其70岁的妻子田某清晨携带手机、银行卡、身份证和行李离家,并微信告知“到北京去了”,拒接电话。报警人反映,田某一周前接到自称“国家发放扶贫款”的电话,对方以“房地产开发”“养老理财项目”和“高回报金融投资”等为诱饵,声称只需到场办理手续即可获得巨额款项。田某因此坚决要求赴京,虽经家人多次劝阻仍执意离家。
警方接报后迅速启动应急机制,发现田某购买了从上海虹桥至天津西站,再转往河北白洋淀的火车票。静安警方立即协调当地公安机关协助拦截。当日下午5时,田某在出站时被带至派出所进行反诈劝阻,但她情绪激动、坚称“我是来旅游的,你们怎么管得那么宽!”甚至两次挣脱警方控制自行离开。
9月12日凌晨3时30分海龟网,静安分局民警终于在河北保定容城县找到田某,发现屋内还有其上海同行好友潘某及一名疑似通过“发放扶贫款”开展不法活动的河北籍女子杨某。然而现场劝阻工作再度遇阻,田某与随警一同前来劝阻的丈夫发生激烈争吵,多次表示“我不跟你回去,警察也辛苦了,你们自己回去吧”。
面对这一僵局,参与行动的田某居住地社区民警吴建伟果断开展现场调解。他建议田某丈夫暂避,并通过耐心沟通,最终获得田某、其丈夫及同行人潘某三位老人的理解,同意先行返沪。据了解,田某在沪期间就曾因自主投资被骗,与家人多次发生矛盾。其丈夫反映,田某热衷通过网络结交朋友、查看投资信息并实施投资,但却缺乏关键的反诈意识。
吴建伟表示,田某此前已被派出所列为电信网络诈骗潜在被害人,民警也已两次上门进行防范宣传。“老人好一阵后又开始做‘发财梦’,总以为自己能通过投资赚大钱,事实上却接连掉入诈骗陷阱。”经查,诈骗分子通过线上洗脑后,诱导当事人前往外省“当面办理手续”,实质是为实现资金转移或控制人身自由。
上海静安警方在处置过程中同步对当事人名下银行账户采取保护措施,确认尚无资金转出或大额取现。9月12日上午9时,田某与潘某在民警陪同下安全返沪。目前,警方已对田某开展了进一步法治宣传,其已彻底醒悟。潘某则由属地公安部门接回,杨某的涉案线索已移交当地公安机关开展深入调查。
警方指出,此类骗局利用老年人对国家政策的信任,将“非接触式诈骗”与“到场转移资金”相结合,通过线上洗脑、线下接触的方式模糊违法边界,极具迷惑性。特别是涉及房地产、养老、金融等领域的“高回报投资项目”,实则都可能是触及法律红线的诈骗行为。
警方提醒广大市民海龟网,要切实提高防范意识,切勿轻信所谓“国家政策补贴”“高回报投资”等话术,涉及资金转移和要求线下见面的情况更要谨慎对待。
天创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