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筑工地旁的集装箱小屋,到商圈街角的24小时智慧驿站;从环卫工人歇脚的“热饭点”,到外卖骑手充能的“加油站”……在福建省福清市,60座工会驿站如星火般嵌入城市肌理,以“小切口”服务“大民生”,构建起覆盖24个镇街的“15分钟暖心服务圈”闻喜,成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和户外劳动者的“第二个家”。
三级体系织密网络:从“一处歇脚”到“全域覆盖”
近年来,福清市总工会创新打造“1个中心网络+特色集装箱精品站+标准化站点”三级服务体系,推动驿站建设从“单点布局”转向“全域融合”。60座驿站辐射商圈、工地、交通枢纽等核心区域,实现24个镇街全覆盖。龙山街道项目工地流动驿站、福和万达24小时服务驿站等精品站点相继落地,因地制宜填补服务盲区。
“家”的服务一站集齐:冷可取暖、累可歇脚、伤可急救
每座驿站坚持“临街而设、开放共享”,合理划分功能区实现“一室多用”。WIFI、充电、饮水、热饭、应急药品等10余项基础服务免费开放,成为户外劳动者“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饮水、急可如厕”的应急落脚点。通过整合工会、政府、社会三方资源,爱心企业、志愿者团队常态化补充物资、维护设备闻喜,确保驿站“全年不打烊”。目前,福清市已有2处驿站获评全国“最美工会户外劳动者站点”,6处入选“福州市级工会驿站”。
图为驿站内部设施。福清市总工会 供图
服务升维赋能生活:从“歇脚地”到“精神驿站”
驿站不仅是“补给站”,更是职工品质生活的“加油站”。福清市总工会引入社会组织、志愿者团队,围绕帮扶关爱、身心健康、技能提升等五大体系,推出“月月有活动”清单:暑期“暑托班”解决职工子女看护难题,“匠心课堂”助力技能提升,“法律义诊”维护劳动权益,“心理疗愈”舒缓工作压力。无患溪公园的“驿站+文旅展示”、利桥古街的“驿站+安全科普”等8处主题驿站闻喜,更将服务延伸至文化、科普领域,让驿站成为城市公共服务的“微枢纽”。
智慧管理迭代升级:24小时自助服务的“城市灯火”
在管理模式上,福清工会探索“智能化+人性化”双轮驱动。6家“24小时不打烊”工会驿站配备人脸识别系统和警报装置,户外劳动者可自助使用、自主管理。市委组织部、社工部等多部门联动,以“精品阵地+基础阵地”模式推动驿站嵌入重点项目、商圈景区,形成“工会驿站·暖心驿站”品牌矩阵。
如今,驿站日均服务超千人次,外卖骑手王师傅感慨:“以前躲雨只能在屋檐下,现在手机没电、饭凉了,拐个弯就能解决!”
驿站送清凉活动。福清市总工会 供图
文明城市的温情注脚:小驿站托举大民生
从“一处歇脚地”到“城市温情地标”,福清工会驿站用60个“小支点”撬动服务职工“大格局”。正如市总工会相关工作人员所言:“我们不仅要让劳动者‘喝上热水、找到座位’,更要让他们感受到城市的尊重与温度。”未来,市总工会将持续优化驿站布局闻喜,拓展服务功能,让“小驿站”持续释放“大能量”,成为新时代职工幸福生活的生动缩影。(俞敏)
天创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